袁永甲译唐艾莉编辑

按:新神学家西蒙(The new Theologian Symeon, 949-1022)出生于小亚细亚 (Asia Minor),11岁父母送去君士坦丁堡,14岁作为平信徒随斯丢迪的西蒙 (917-986/7, Symeon the Studite) 修士做神师。20岁时(即969年)见到神光;977年去神师的庆祝修院 (the celebrated monastery)做见习修士,遭其他修士排挤,一年内离开。随后按神师指示去了圣玛玛的君士坦丁堡修院(Constantinopolitan monastery of St. Mamas)做修士。980年成为神父,后成为修院院长,在那里服侍25年,修院开始复兴。1005年,由于受到不少攻击,西蒙辞去了修院院长职务。1009年,他被大首牧及其会议谴责,流放到Paloukiton海岸(Asiatic coast of Bosphorus)。尽管他很快得到平反,他仍选择跟几个门徒住在流放地,直到1022年3月12日去世。圣西蒙教导的特色是关于神光的教导,这种教导当然基于自己神秘的直接经验而来。东正教历史上只有三位被尊称为神学家:使徒约翰,神学家格列高利,以及新神学家西蒙。使徒约翰和圣格列高利基于自己的直接经验能对教会教理有合宜,精微,奥妙的阐发,然而圣西蒙的特色在于直接描述自己的直接经验,特别是关于神光的体验。此点在《论信心》中可见一斑。《论三种祈祷》学界认为并非西蒙所做,但可能来自于西蒙的圈子,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对祈祷姿势,搜寻心脏位置的描述。然而这种操练方法仅限于有神师带领的人(特别是修士),对于平信徒而言,笔者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操练耶稣祷文。《论信心》与《论三种祈祷》并不见于第三版的希腊文《爱神集》,笔者参考英译本所使用的希腊校勘本翻译。

凡例

  • 本文翻译自:

    • 希腊校勘本:
      • Irenée Hausherr, “La Méthode d’oraison hésychaste,” _Orientalia Christiana _9.2 (Rome, 1927),150-72.
  • 参考英译本:

    • 论信心:St. Nicodemos of the Holy Mountain and St Makarios of Corinth eds., Philokalia: Complete Text. Edited by and Translated by Palmer G. E. H., Sherrard Philip and Ware Kallistos, vols.4 (London: Faber and Faber, 1995), 67-75. 
  • 此版感谢艾莉姐妹编辑,译者稍作修订而成,算是《爱神集》导读课的初译稿。一切 错误都归于译者,也欢迎学员参与译本完善过程,以期早日出版。

  • 版权申明:若您想转载此文,请按版权申明格式转载;若有杂志想出版此文,请通过电子邮件(areopagusworkshop@gmail.com)联系。

  • []系译者所加,以明确句子意思。 ()会附上希腊原文,或英文原文。若有译者按语,会加按字。

  • 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,但会酌情参考思高本,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。 旧约引用尽量按七十士译本翻译。

正文

论三种祈祷

新神学家西蒙1

祈祷和专注有三种,由此灵魂或升或降。在正确的时候操练这三种祈祷的人就上升,在错误、不合宜的时候操练它们的人就下降。警醒和祈祷要像身体和灵魂一般结合在一起,缺少其一,另一个便站不稳,两者必须拧成一股绳。因为“警醒”要像侦察兵一般,先去查看,与罪作战,而“祈祷”随之来到,立刻赶走、根除这些警醒已经与之争战的邪念,单是专注还不能根除它们。2 这祈祷和专注,乃是生死之门户。如果我们通过警醒让祈祷清洁,就能取得进步,如果我们祈祷时不警醒,就玷污了它,我们的努力将付之东流。3

既然我们说过,有三种祈祷和专注,就当解释它们各自的特征如何,好让那些愿意登堂入室,并付诸实践的人,能以十足的把握选择那最适合他的。否则,他将由于无知,而选择那不好的,废弃了那更好的福分。

第一种祈祷

第一种祈祷的特征如下:当人站着祈祷时,他举着手,眼和心灵向天,心里充满了神圣的思想,以及天上美丽的、众天使和义人同住的景象。即是说,他在祈祷时,心里聚起所有从圣经听到的事物,当他有形地定睛向天时,他的灵魂向神圣的渴望升起,有时也会伴随着流泪。然而,这种祈祷会无声无息地迷惑他的心,使他骄傲,他会认为他经验到的是神圣恩典的果效(或呼召),并祈求上帝让他一直处在这种状态中。4这种心态是受迷惑的标记——如果人不以善的方式做事,那这事就不是善的。

如果这样的人寻求过一个静谧、退隐的生活,他必陷入歧途。即便他没有走入歧途,也不可能进入圣洁或免于情欲的状态。那些以肉眼看到光,嗅到香气,听见声音,以及其他经历的人,是被这种祈祷迷惑了。5 他们中一些人完全被魔鬼迷惑了心智,疯狂地到处游荡;另一些人,无法认出天使之光是由魔鬼转化的,受到迷惑,相信它们,不听从任何人的劝告,至死也不改变;还有一些人,受魔鬼蛊惑,自杀了,或跳崖,或上吊。****

确实,谁能讲尽魔鬼采用的各种各样的欺骗呢?按我们说的,任何有理智的人,都能理解这第一种祈祷所带来的伤害。即便采用这种祈祷的人,由于生活在团契中而幸免于害(因为这种祈祷尤其容易迷惑独修士),但他整个一生,仍然不能取得任何进步。

第二种祈祷6

第二种祈祷是这样的。当人从外在的感官事物中收心,专注于心7,守卫感官,聚集一切心念,他就步入到忘却凡尘(或译“虚空的世俗”)「的境地」。他有时察看他的念头,有时专注于他口中向神所发的祈祷,有时他将被俘获的念头(按:这里应是指,耶稣所说的,他在心里犯罪了,即被俘获了)拉回来,有时,当他被情欲所胜时,就努力强迫自己再次恢复「到不受情欲搅扰的状态」。

然而,这样争战的人(即第二种祈祷)不会找到平安,或戴上得胜的冠冕。他就像一个在黑夜战斗的人:听到敌人的声音,被他们所伤。但他看不清敌人是谁,从哪里来,敌人如何以及为何攻击他。他所受的这等伤害,是因他心灵的黑暗。这样的战斗无法避免魔鬼在心中纠缠,而他所有的努力将付之东流。“自负”会迷惑他、主宰他、嘲笑他,使他以为自己专注,「得意忘形了」,就蔑视、批评别人不能专注。如果让他做群羊的牧人,必是瞎子给瞎子引路。(参太15:14)

这些就是第二种祈祷的特征。凡努力要进入天国的人都认识到它的危害。然而,它比第一种祈祷要优越,就好比那有月的夜晚要比无月无星的夜晚明亮。

节选完


  1. 西蒙门徒之作,许多后期灵修大师提及此作,故影响深远。 ↩︎

  2. 这里要再说一次,如果人单靠自己的警醒,专注,或其他类似的名称就能达到清净心的地步,那么基督就是白白的降世为人,为我们做表率了。因为只有靠着基督的圣名,人才能根除这些邪念,这里邪念按认信者马克西姆的理解即心相和有形有相的念头。 ↩︎

  3. 这一段说明,警醒和专注乃一个意思,而不是两个意思。 ↩︎

  4. 新教有些派别显然以这种祈祷为主,这种祈祷易受迷惑也是如此。 ↩︎

  5. 强烈地谴责当今灵恩派运动中的各种祈祷。 ↩︎

  6. 此种祈祷针对儒释道亦可通用之,这也就是儒释道的境地。 ↩︎

  7. 因为我们的心思从婴孩时期开始就习惯于跟随感觉跑到外面去逛,养成了心猿意马的习惯,因此第一步是要收敛心思,使自己的注意力不跟着感觉跑,而是时时留意自己的心思活动。这就是“从外在感官事物中收心于心“的意思 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