ΓΡΗΓΟΡΙΟΥ ΕΠΙΣΚΟΠΟΥ ΝΥΣΣΗΣ ΕΙΣ ΤΟΝ ΒΙΟΝ ΤΗΣ ΟΣΙΑΣ ΜΑΚΡΙΝΗΣ
尼撒主教贵格利:圣玛卡瑞娜生平
凡例
本文译自:
希腊文:The Life of St. Macrina. Ed. V. Woods Callahan, in W. Jaeger, ed.. Opera Ascetica, GNO 8.1 (Leiden: Brill, 1986 [1952]), 370-414.
参考英译本:Corrigan = The Life of St. Macrina, translated by Kevin Corrigan (Eugene OR: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, 2001)
本译作分享系艾莉姐妹编辑,阿甲修订而成。介绍,凡例系阿甲所加。
版权声明:若要引用,请注明格式如下: 尼撒的贵格利《玛卡瑞娜生平》,David Tang译(伦敦:教父原文中译计划,2024年),附上译作网址,引用日期
[]系译者所加,以明确句子意思。 ()会附上希腊原文,或英文原文。若有译者按语,会加按字。
圣经新约出处按和合本引用,但会酌情参考思高本,或根据希腊原文直译。旧约引用一律按七十士译本翻译,因此不参考和合本。
此为译作第二部分(初译稿,完结篇)。关于这篇译作的基本介绍,请见第一部分,这里不再详述。
正当[我]为这圣洁的遗体披上外衣时—[按照]玛卡瑞纳的嘱托,我必须如此侍奉—兰帕迪雍也在场协助这项工作,且与我共享了这伟大女子的遗产。她说:“切勿遗漏这位圣女所经历的大奇事!“我[问]道:“这是什么?“她便袒露出[遗体]胸口的一部分:“你见到这细微且藏于肌肤之下的印记了吗?“那似乎是细针[刺]成的伤痕;她此时也将灯火移近,向我指明那道印记。我[问]道:“若是[她]这部分身体纹有某一隐秘的记号,何奇之有呢?“她说:“神伟大助佑之印记留在了她身上。她曾患过某种影响此处的恶疾;不论开刀切除或是完全任其恶化、蔓延至心脏都很危险。母亲多次恳请她接受医生治疗,因为[医]术亦是神为人类之安康[^132]而赐下的;但她判定[自己]在外人眼目中袒露身体之一部分较患病更为艰难。某日夜间,她照例亲手侍奉完母亲之后,便进入至圣所、通宵俯伏于[赐]众医术之上帝面前。因她泪水倾泻于地,她便以眼泪[浸湿]之土[当作]药膏[敷]于患处。她母亲仍然心境沮丧,劝[她]就医。她答道:‘若是母亲亲手在[患]处划下十字圣号,便足以治愈这顽疾。‘母亲便将手探入她怀中,于[患]处划下十字;这记号便生发效力,消除了病痛。“她[又补充]说:“这微小印记乃为治愈病苦之躯而现,又存留至[此生]之终;我认为这是为纪念神之看护,作为向神持续谢恩之开端与起因。”
我们的辛劳告一段落,[玛卡瑞纳的]遗体已由在场之人整理完毕。女执事(译者按:即兰帕狄雍)又指出:在众贞女眼中,她穿着如新妇一般1是不合宜的。她说:“我保管着你们母亲的一件灰色外衣;我建议以之覆于[遗体]之上,以免[她]圣洁之美为身外衣裳之装饰掩映2。“她得偿所愿,为[遗体]披上了外衣。这位贞女即使身着灰衣也光彩照人;以我观之,正如[我于]梦中异象[所见],[神之]权能亦将这一恩典赠予[她的]遗体,仿佛有某种美善之光芒从中焕发。
众贞女所诵之诗篇与哀歌相融,萦绕于那地;我置身其中,不知音讯如何悄然无声地传遍周遭、以致附近居民一同前来悼念,甚至外庭都不足以容纳来客。在为她唱诗守夜—就如为[纪念]殉道者聚会3一般—之后,已是破晓时分;自附近所有乡镇前来悼念的男女群众便凄声痛哭、扰乱唱诗。我尽管因丧亲而心灵苦楚,仍尽己所能留心在场人士,而不曾轻忽了任何于这场丧礼合宜之事。[我]按性别将来客划分开来:女子与贞女共处,男子则与修士同伍;我安排双方按同一曲调[唱出]整齐而和谐的诗歌,就如在[正规]诗班中一般。天色渐明,那整片僻远之地为众多来客挤满;当地主教也前来探视—其名为亚拉克修(Ἀράξιος, Araxius),与所有任圣职者一同出席。他劝[我们]安静地出殡,因为[此处与墓地]间隔遥远,人群亦会拖累行进速度。他说着这些时,也劝勉所有与他同处之司祭一并护送遗体。
此事定下、安排人手之后,我下到灵柩[一侧],并邀请主教[前去]另一侧;另有两位受敬重的司祭抬起灵柩后部。[我]在前方照合宜[之速]步步行进,[队伍]便开始缓缓移动。群众簇拥着灵柩;所有人都不厌其烦地注目于这神圣景象,以致我们前行举步维艰。两侧各有一群执事与仆从;他们不仅手持烛火在前为灵柩引路,还[照]圣礼游行[之例]自首至尾同声吟唱诗篇,就如[火窑]三童4一般。自[修院所在之]边境地区至众圣殉道者堂有七至八里5路—我们父母的遗体也安葬于彼处,但我们近乎终日也未赶完路程;因人群不断加增汇聚、阻止[我们]如愿行进。我们步入教堂之门、放下灵柩后,即刻转入祈祷—但这祈祷引发了群众之哀哭。唱诗止息之后,众贞女[上前]瞻仰那圣洁之遗容;[我们]父母的墓穴被发掘开来—玛卡瑞娜将被葬入其中。有一位贞女不守规矩地喊道:“此刻之后,我们便再也见不到这肖似上帝[之面容]了!“于是,其余贞女也同样随之疾呼;无序之喧闹打断了那[原本]整齐而神圣的唱诗,众人都为贞女之悲号而痛哭。我们费力地示意[众人]肃静、[葬礼之]主持者以教会惯用之声[调]引领祈祷,群众才在祈祷之仪态中安[静]下来。
祈祷告终时,我因那圣洁之诫命而感到惶恐—[它]不许[人们]窥视父母身体之羞耻6。我[思忖]道:“我如何能避免这般咒诅、[不]在父母遗骸中目睹人性共有之羞耻呢?它们应已崩坏朽烂、化作丑陋且不堪入目之状了。“我思索着这些,挪亚之故事便告诫我应行之事—他对子孙所发之怒7加增了我的惊恐。墓室开启之时,[父母]遗骸即已为洁净之细布遮掩,以免为我们所见—它由[墓室]一侧铺展至另一侧。骸骨被如此遮蔽之后,我与上文所述之当地主教自灵柩内抬起[玛卡瑞娜]圣洁之遗体、[将其]置于母亲身旁,完成了她们二人的共同心愿—她们生前同声向神祈求此事:离世之后,二人遗骨应相互扶持;[她们]生时之团契亦不可为死亡割裂。
我们完成所有[安葬之]例、即将折返之时,我扑倒于坟墓前、亲吻[地上]尘土;我上路时泫然涕下,[只]因顾及何等美善[之人]与[我]分离。路旁有一军功显赫之人,他在本都省一座名为塞巴斯特(Σεβαστόπολις, Sebastopolis)的小镇主管军务。他与下属同住,在我抵达此处时善意相迎;听闻这丧事之后也难以承受—因他与我既同族,也同心。他向我讲述了玛卡瑞娜[所行的]一件奇迹,我将其载入本书之后就将收笔。我止住泪水、开始谈话之后,他对我说:“请听:何等之美善与人世作别了。“此语即是他叙述之开端。
他说:“我和妻子曾有心愿造访那美德之府库8—我以为这蒙福女子所居之处理应被如此称呼。幼女亦与我们同往;她眼目染上了恶疾。她症状惨痛可悯:巩膜9肿胀且色泽惨白。进入那圣洁居所之后,我与妻子便照性别分开、探望于彼处修行之人10。我在你弟弟彼得所主持的男修院中;她则在女修院中与那圣女相伴。在[度过]一段合宜的时间后,我们认为离开那僻静之所的时刻已至;但正要动身离去时,[男女修院]双方皆发出了诚意[邀请]:你弟弟劝我留下、与修士同桌进餐;那蒙福的女子亦未与我妻子作别,而是将幼女揽入怀中。玛卡瑞娜说,[自己]在与[我妻子与女儿]同桌用餐、并展示克修之财富前,暂时不会放开她。不出所料(οἶα εἰκὸς),她亲吻了这孩子,又吻了11[她的]双目;随后她看着[女孩]瞳仁旁的病症说道:‘若你向我施恩、与我们同桌进餐,我就给予你们这一报酬—它应与你们的敬意相称。‘幼童的母亲说:‘这是什么?‘那伟大的女子答道:‘我有能治愈这眼疾的药物。‘在这之后,来自女修院的消息使我知晓了[玛卡瑞娜]这一承诺,我们便心甘情愿地留下了;因我们认为那迫使我们上路的需求实乃微不足道。”
“筵席告终、我们祈祷12完毕之际—伟大的彼得格外盛情地13款待并鼓舞我,而圣洁的玛卡瑞娜十分得体且愉悦地与我妻子道别。如此,我们欢欣踊跃地踏上[返回之]途,并在途中向彼此讲述自己[的经历]:我叙述了[自己]在男修院的所见所闻,她也详说了自己的故事,就如[复述]史书一般;她认为[自己]不曾遗漏任何细微之事。她依照次序详述所有事件,如同[阅读]书籍;她[讲]到[玛卡瑞娜]应允医治[幼童]眼目这一部分时,中断了叙述,并说:‘我们做了什么?我们为何忽略了这许诺—[玛卡瑞娜]所说的眼药呢?‘我亦因这疏忽而[苦闷]难当,便令人火速返回取药。此时正在乳母手中的幼儿恰巧(κατὰ τὸ συμβὰν)望向母亲;母亲凝视着她的双目说:‘勿再为这疏忽难过!‘她说这话时,且惊且喜、音量甚高,‘原来我们不曾遗漏[玛卡瑞娜]应许我们之药物,它果真治愈了顽疾。她的医治乃是源自祈祷;她赠予之时[药物]就奏效了:[幼女]眼上之疾已经褪去、荡然无存,为那圣洁之药物所[除]净。‘她叙述着这些时,先[自乳母处]揽过幼儿,又将她放在我手中。我忆起福音书内[自己所]不信之神迹,便说:‘盲者之视力为神手所复原是何等大事呢!如今其婢女亦以对神之信心施行医治;她所行的与那些神迹相去不远。’“他说到此处哽咽不止、声泪俱下。以上便是这位将士所述之事。
我还听闻了许多玛卡瑞娜所经历的、与此相类之[奇]事,它们由玛卡瑞娜的同住者详细讲述。我以为将这些一并[于此]叙述是不妥的:因为多数人以自己之器量(τὰ ἑαυτῶν μέτρα)判定[何为]可信之言语;而若其超出了听者[理解]之能,便憎嫌之、如同荒诞不真之事。因此,我略过了那不可思议的、发生于饥荒年间的口粮之故事:赈济之谷物被分发,而[她]丝毫不觉[其]减少—它们在被发给饥民前后数量不变。其后还有更为难以置信之事:[她]医治患者、驱除[污]鬼、准确预言将来之事。这一切事为熟知[它们]之人所信,尽管它们已超出[常人]信心14之范畴;而对那属乎肉欲之人,它们被视为不可接受的—这等人不理解[神之]恩典乃照[人]信心之程度(κατὰ τὴν ἀναλογίαν τῆς πίστεως)赐下:小信者所得少,[心]中信德宽广者所得多。为了那些无信之人不致失足—他们不信神之恩赐,请恕我不再记载那些更为崇高之奇迹;以我观之,以此为她的生平作结已经足够。
由上文可知,玛卡瑞娜此时所着之华丽外衣应是尼撒所带来的。 ↩︎
λαμπρύνοιτο,直译为"闪耀”。这里结合上下文处理为"掩映”。 ↩︎
ἐπὶ μαρτύρων πανηγύρεως. 参G.W.H. Lampe, A Patristic Greek Lexicon (Oxford, Clarendon Press, 1961), 1049,πανήγυρις特指为欢庆节期而召集的聚会。另参Vasiliki Limberis, Architects of Piety: The Cappadocian Fathers and the Cult of the Martyrs (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1), 9-52,四世纪时教会年历中已有许多纪念殉道者之节期;而迦帕多家教父深受殉道传统影响,并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一传统。当时纪念殉道者之礼仪往往持续二日之久,一处纪念堂(martyrium)常能吸引周边数里之内的信众守斋前来。聚集之后,人们守夜唱诗祈祷;次日则会举行礼仪,并有绕纪念堂之游行。主礼者通常为当地主教;其会在讲道中生动刻画殉道圣徒之经历、强调其崇高美德;并鼓励信众克服本能的厌恶之心敬礼殉道者之遗骸,并期待因此遇见神迹。 ↩︎
《亚撒利亚祷词与三童歌》可见于次经,其在七十士译本中位于但3:23之后。 ↩︎
参Corrigan注85,一罗马里(stadium)相当于今日1.5公里。 ↩︎
参利18:7-8,原句禁止显露父亲、母亲与继母之下体。此处尼撒认为该禁令也要求子女不得目睹去世父母之骸骨。 ↩︎
参创9:20-27。 ↩︎
φροντιστήριον。参Corrigan注89,该字最初出现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《云》中,有"智囊"之意;被用于讽刺苏格拉底之哲学门派。此处尼撒笔下的将官使用该字,亦有幽默而生动之感。 ↩︎
τοῦ περὶ τὴν κόρην χιτῶνος,直译为"瞳仁外部之膜”,即巩膜。 ↩︎
φιλοσοφούντων。关于修道生活与哲学(philosophy)之关系,请参前注4与38。下文"克修之财富"中,“克修"原文亦为"哲学”。 ↩︎
προσάγουσα τὸ στόμα,直译为"将嘴唇贴近”。参考上下文,应是指玛卡瑞娜吻了幼童双目。 ↩︎
此处有异文作"心灵”;英译本据此译作"我们心灵饱足”。 ↩︎
此处有异文作"以自己之手”;英译本据此译作"亲手”。 ↩︎
ὑπὲρ πίστιν。参考下文,此处应是指他人口中玛卡瑞娜所行的奇迹过于下文"小信者"所能接受的程度。 ↩︎